-
【芝罘区招商】芝罘区"零跑腿"审批新模式助力建设项目提速增效
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中,烟台市芝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推行"互联网+政务审批"服务,通过施工许可全流程数字化改革,将传统"只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不用跑",显著提升了建设项目审批效率。这一改革举措依托线上平台实现材料"秒审秒批",为市场主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验。 一、数字化改革突破传统审批模式 芝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聚焦施工许可审批关键环节,在政策框架内率先取消纸质材料提交要求。通过整合招标工程备案、直接发包合同登记以及安全质量监督等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线上办理体系。审批系统采用智能表单校验技术,自动识别填报疏漏并实时提示修正,确保申报材料合规性。工作人员通过后台系统动态跟踪项目进度,主动对接建设单位提供预审指导,平均缩短材料补正周期约60%。 二、全流程线上服务实现"零跑动" 建设项目单位通过烟台市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提交电子材料后,审批人员实行"T+0"响应机制,在线完成核验并即时反馈结果。系统设置智能提醒功能,对施工合同关键条款、安全防护措施方案等18项高风险审查要素进行重点标注。针对重大产业项目,芝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立专项服务群组,提供从材料准备到审批通过的全程帮办服务,某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创下3小时取得施工许可的办理纪录。 三、标准化建设保障审批质量 芝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施工许可电子材料规范》,统一67项材料格式标准,开发智能比对工具自动核查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图纸签章等关键信息。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对已审批项目按20%比例开展事后监管,确保线上审批与线下标准一致。改革实施以来,施工许可类投诉量同比下降82%,审批一次通过率提升至93%。 四、协同机制优化服务效能 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芝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建数据共享平台,实时调取营业执照、用地规划等12类证照信息。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推行并联审批,将原本串联办理的7个事项压缩为3个环节。通过电子签章互认系统,实现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五方责任主体在线协同签署,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创下当日申报当日发证的审批速度。 这项改革举措充分体现"放管服"改革在基层的创新实践,通过技术赋能和流程再造,使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提升约75%。芝罘区的实践经验已被纳入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其标准化操作指南已在烟台市范围内推广实施,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
2025-07-14
-
【芝罘区招商】烟台芝罘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助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烟台芝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政策,显著优化了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该政策实现了从名称核准到执照打印的全流程线上办理,企业无需现场提交纸质材料,大幅降低了创业成本和时间成本,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烟台芝罘区于2021年启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依托“山东省全程工商电子化”平台,整合核名、设立、签字、审核、打照等环节。申请人通过外网提交材料,审批部门在线完成指导与核准,企业股东和委托人通过手机APP完成实名认证与电子签名,最终在自助设备上快速领取执照。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登记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了“零见面、零跑腿、零纸张”的目标。 二、全程电子化的具体流程 1.网上申请:企业通过工商外网申报名称,填写基本信息及人员身份资料,系统自动核验名称唯一性。 2.电子签名:材料初审通过后,相关人员通过省级政务APP完成人脸识别与签名,确保法律效力。 3.线上审批:烟台芝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在线审核材料,平均耗时缩短至1个工作日内。 4.自助打照:企业凭身份证在政务服务中心智能终端打印执照,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三、政策成效与区域影响 全程电子化登记显著提升了烟台芝罘区企业开办效率,平均办理时间压缩80%以上。据公开报道,政策实施后,全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超20%,其中超九成企业选择电子化渠道办理。此外,该政策与烟台市“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改革协同推进,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案例,吸引了更多外地投资者落户芝罘区。 四、未来深化方向 烟台芝罘区计划将全程电子化拓展至变更、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并探索与税务、社保等系统的数据互通。同时,通过加强宣传辅导,提升中小微企业对电子化流程的认知度,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巩固招商引资竞争优势。
2025-07-1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